对接国际标准 加强品牌推介 清真食品产业国际化进程待提速
□ 沈永建 随着人们对健康消费的日益关注,清真食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需求趋势。这为整个清真食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清真食品在国际市场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所占份额极其有限。对此,只有切准脉象并对症下药,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全球现有50多个穆斯林国家。穆斯林人口规模在18亿左右,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伊斯兰世界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穆斯林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规模,刺激了对清真食品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商机。同时,清真食品以其高品质和高安全性,也受到了许多非穆斯林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清真食品的销售额约6000亿美元,国际贸易额高达1500亿美元,主要进口市场集中在中东、东南亚和北非等地区。更为诱人的是,清真食品的国际市场需求量还在不断扩大,近年来的增幅都在20%以上,昭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清真食品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开拓的目标,除美欧等传统农业出口强国外,其他许多国家也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充分利用其作为高品质、安全可靠的食品形象而逐渐成为亚洲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巴西已成为清真肉类产品的重要供应商,特别是在家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致力于发展清真食品的市场贸易和技术研发中心。印度清真产业也正在加快获得国际认可的速度,其水牛肉因价格优势成为中东地区的第二大肉品来源地,2007年的出口额已达2.46亿美元。由此可见,这一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
我国清真食品出口不尽如人意
我国是食品、农产品的生产大国,粮食、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的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出口大国。
我国拥有穆斯林人口2300多万,有着1200多年清真食品生产历史。广泛分布的穆斯林群众,将伊斯兰教义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食品原材料资源相结合,在清真食品产业创造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据统计,目前全国2400多个市县中,97.3%的市县设有清真食品和用品产业,食品经营单位12万多户,其中专门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达6000多家。
然而,我国清真食品产业较少参与国际竞争,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微乎其微,不足0.1%,与食品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一方面反映出整体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各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清真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供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
对接国际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清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能够与普通食品进行严格区分是其基本特点。由此就涉及到标准与认证问题。许多穆斯林国家对进口食品都有着苛刻的门槛,必须取得相关机构的认证。例如出口到马来西亚、阿联酋、印尼等国,需要得到这些国家官方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认证证书是否有效取决于进口国和使用产品的穆斯林地区。
与之相适应,清真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国一般也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有的还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认证标准,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同。比较有影响力的清真食品国际认证机构主要有:美国的伊斯兰食品与营养协会、国际清真食品理事会,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发展署、伊斯兰食品研究中心,新加坡的伊斯兰宗教理事会,印尼的乌拉玛委员会,澳大利亚的国际清真认证当局。获取这些权威机构的认证,已经成为进入国际清真食品市场的通行证。
反观国内,清真食品的标准与认证工作十分滞后。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清真食品国家标准,除《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2009年颁布实施)外,省一级的地方标准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认定,由各地县级以上政府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审批管理,资质认定的难易程度不一。显然,这种分散、不严谨的管理模式,使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整体上难以获得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同。由于缺乏标准互认,国内企业不得不去申请国外机构认证,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
欣慰的是,标准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和关注。2010年至2011年间,宁夏分别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埃及、卡塔尔6个国家的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签订了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即宁夏地方标准得到了这些国家的认同。但必须看到,缺乏国家层面的标准互认,仍是我国清真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清真食品管理机构和认证标准。建议在参考宁夏地方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严谨规范的国家认证标准,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逐步实现我国与国际主要市场的标准互认。
产品品牌宣传推介亟待加强
缺乏国际层面的宣传推介,是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外向化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我国与清真食品主要国际市场——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着良好的经贸和文化往来,2011年双边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双边贸易结构高度互补,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这就创造了有利的沟通合作环境,产品推介活动更易于得到官方以及工商业界的支持。
在推介中,发挥我国清真食品的自身优势,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价格优势。清真食品的市场需求并非“铁板一块”,也具有多层次性,可以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选择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市场进行重点攻关,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二是安全优势。由于建立了完善的出入境检验监管体系,我国出口食品一直保持了非常高的合格率。随着我国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可以预见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还会不断提升。三是文化优势。我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彼此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加之我国穆斯林居住相对集中,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穆斯林文化氛围浓厚。
近些年,宁夏、青海、新疆等穆斯林聚集区和清真食品主产地,连续举办国际性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展会,以此为平台提升清真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这些展会活动突出清真产业的主题,强化了国际市场对我国清真产业的了解,起到了一定宣传推介的作用。但规模和级别有待进一步提升,使展会平台在资源配置、宣传推介方面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政府部门还应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帮助有实力和有意愿的清真食品企业到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和合作网络,面对面地对接国际市场,逐步培育中国清真品牌的知名度。
|